#i nclude <pthread.h>
int pthread_mutex_init(
pthread_mutex_t *restrict mutex,
const pthread_mutexattr_t *restrict attr)
int pthread_mutex_destroy(pthread_mutex_t *mutex);
|
#i nclude <pthread.h>
int pthread_mutex_lock(pthread_mutex_t *mutex);
int pthread_mutex_trylock(pthread_mutex_t *mutex);
int pthread_mutex_unlock(pthread_mutex_t *mutex);
|
#i nclude <pthread.h>
int pthread_rwlock_init(
pthread_rwlock_t *restrict rwlock,
const pthread_rwlockattr_t *restrict attr)
int pthread_rwlock_destroy(pthread_rwlock_t *rwlock);
|
#i nclude <pthread.h>
int pthread_rwlock_rdlock(pthread_rwlock_t *rwlock);
int pthread_rwlock_wrlock(pthread_rwlock_t *rwlock);
int pthread_rwlock_unlock(pthread_rwlock_t *rwlock);
int pthread_rwlock_tryrdlock(pthread_rwlock_t *rwlock);
int pthread_rwlock_trywrlock(pthread_rwlock_t *rwlock);
|
#i nclude <pthread.h>
int pthread_cond_init(
pthread_cond_t *restrict cond,
const pthread_condxattr_t *restrict attr)
int pthread_cond_destroy(pthread_cond_t *cond);
|
#i nclude <pthread.h>
int pthread_cond_wait(
pthread_cond_t *restrict cond,
pthread_mutex_t *restrict mutex);
int pthread_cond_timedwait(
pthread_cond_t *restrict cond,
pthread_mutex_t *restrict mutex,
const struct timespec *restrict timeout);
|
struct timespec {
time_t tv_sec; /* seconds */
long tv_nsec; /* nanoseconds */
};
|
#i nclude <pthread.h>
int pthread_cond_signal(pthread_cond_t *cond);
int pthread_cond_broadcast(pthread_cond_t *cond);
|
两者的区别是前者会唤醒单个线程,而后者会唤醒多个线程。
补充:
在传统的Unix模型中,当一个进程需要由另一个实体执行某件事时,该进程派生(fork)一个子进程,让子进程去进行处理。Unix下的大多数网络服务器程序都是这么编写的,即父进程接受连接,派生子进程,子进程处理与客户的交互。
虽然这种模型很多年来使用得很好,但是fork时有一些问题:
1. fork是昂贵的。内存映像要从父进程拷贝到子进程,所有描述字要在子进程中复制等等。目前有的Unix实现使用一种叫做写时拷贝(copy-on-write)的技术,可避免父进程数据空间向子进程的拷贝。尽管有这种优化技术,fork仍然是昂贵的。
2. fork子进程后,需要用进程间通信(IPC)在父子进程之间传递信息。Fork之前的信息容易传递,因为子进程从一开始就有父进程数据空间及所有描述字的拷贝。但是从子进程返回信息给父进程需要做更多的工作。
线程有助于解决这两个问题。线程有时被称为轻权进程(lightweight process),因为线程比进程“轻权”,一般来说,创建一个线程要比创建一个进程快10~100倍。
一个进程中的所有线程共享相同的全局内存,这使得线程很容易共享信息,但是这种简易性也带来了同步问题。
一个进程中的所有线程不仅共享全局变量,而且共享:进程指令、大多数数据、打开的文件(如描 述字)、信号处理程序和信号处置、当前工作目录、用户ID和组ID。但是每个线程有自己的线程ID、寄存器集合(包括程序计数器和栈指针)、栈(用于存放 局部变量和返回地址)、error、信号掩码、优先级。在Linux中线程编程符合Posix.1标准,称为Pthreads。所有的pthread函数 都以pthread_开头。以下先讲述5个基本线程函数,在调用它们前均要包括pthread.h头文件。然后再给出用它们编写的一个TCP客户/服务器 程序例子。
第一个函数:
int pthread_create (pthread_t *tid,const pthread_attr_t *attr,void * (*func)(void *),void *arg); |
一个进程中的每个线程都由一个线程ID(thread ID)标识,其数据类型是pthread_t(常常是unsigned int)。如果新的线程创建成功,其ID将通过tid指针返回。
每个线程都有很多属性:优先级、起始栈大小、是否应该是一个守护线程等等,当创建线程时,我们可通过初始化一个pthread_attr_t变量说明这些属性以覆盖缺省值。我们通常使用缺省值,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将attr参数说明为空指针。
最后,当创建一个线程时,我们要说明一个它将执行的函数。线程以调用该函数开始,然后或者显 式地终止(调用pthread_exit)或者隐式地终止(让该函数返回)。函数的地址由func参数指定,该函数的调用参数是一个指针arg,如果我们 需要多个调用参数,我们必须将它们打包成一个结构,然后将其地址当作唯一的参数传递给起始函数。
在func和arg的声明中,func函数取一个通用指针(void *)参数,并返回一个通用指针(void *),这就使得我们可以传递一个指针(指向任何我们想要指向的东西)给线程,由线程返回一个指针(同样指向任何我们想要指向的东西)。调用成功,返回0, 出错时返回正Exxx值。Pthread函数不设置errno。
第二个函数:
int pthread_join(pthread_t tid,void **status); |
该函数等待一个线程终止。把线程和进程相比,pthread_creat类似于fork,而 pthread_join类似于waitpid。我们必须要等待线程的tid,很可惜,我们没有办法等待任意一个线程结束。如果status指针非空,线 程的返回值(一个指向某个对象的指针)将存放在status指向的位置。
第三个函数:
pthread_t pthread_self(void); |
线程都有一个ID以在给定的进程内标识自己。线程ID由pthread_creat返回,我们可以pthread_self取得自己的线程ID。
第四个函数:
int pthread_detach(pthread_t tid); |
线程或者是可汇合的(joinable)或者是脱离的(detached)。当可汇合的线程 终止时,其线程ID和退出状态将保留,直到另外一个线程调用pthread_join。脱离的线程则像守护进程:当它终止时,所有的资源都释放,我们不能 等待它终止。如果一个线程需要知道另一个线程什么时候终止,最好保留第二个线程的可汇合性。Pthread_detach函数将指定的线程变为脱离的。该函数通常被想脱离自己的线程调用,如:pthread_detach (pthread_self ( ));
第五个函数:
void pthread_exit(void *status); |
该函数终止线程。如果线程未脱离,其线程ID和退出状态将一直保留到调用进程中的某个其他线程调用pthread_join函数。指针status不能指向局部于调用线程的对象,因为线程终止时这些对象也消失。有两种其他方法可使线程终止:
1. 启动线程的函数(pthread_creat的第3个参数)返回。既然该函数必须说明为返回一个void指针,该返回值便是线程的终止状态。
2. 如果进程的main函数返回或者任何线程调用了exit,进程将终止,线程将随之终止。(这个说法是不对的!NPTL(Native Posix Thread Library)引入了新的退出系统调用exit_group()。原来的exit保留用于退出单个线程,exit_group用于退出整个进程。